咨询热线:18100376605

行业新闻

有限空间作业粉尘浓度标准与安全防控指南

粉尘在有限空间内积累,不仅是安全隐患,更是一颗定时炸弹。掌握粉尘浓度标准,就是掌握了拆除这颗炸弹的关键密码。

粉尘爆炸事故在工业生产中屡见不鲜。2014年江苏昆山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粉尘爆炸事故造成97人死亡、163人受伤,震惊全国。而这一切的起因仅仅是粉尘浓度超标且未及时清理。

类似的事故提醒我们:有限空间内的粉尘浓度控制直接关系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


01 有限空间粉尘浓度的安全限值

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粉尘浓度安全限值有着明确规定:**一般要求小于20克/立方米**。这个数值看似宽松,但实际上需要考虑多重因素。

粉尘的化学组成决定其危害程度。含游离二氧化硅越高的粉尘,致纤维化作用越强。某些金属粉尘被吸入后,可能引起金属中毒。

相比之下,煤矿作业场所的标准更为严格:煤尘浓度不得超过5毫克/立方米,岩尘浓度则根据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不同,标准从5毫克到0.25毫克不等。

有限空间粉尘监测需要采用专业仪器和设备,这些设备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定期检验合格,在有效期内,指示准确,功能和外观正常。


 02 有限空间中的其他有害气体标准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不仅涉及粉尘控制,还需要关注其他有害气体。**氧气浓度必须保持在19.5%~21%**范围内。低于此标准需采取通风措施。

可燃气体浓度也有严格限制:氢气小于0.4%、柴油小于0.2%。常见的有毒气体标准同样不容忽视:硫化氢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³。

一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0mg/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mg/m³。二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9000mg/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8000mg/m³。

这些标准共同构成了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气体环境要求,任何一项指标超标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03 粉尘防爆的具体措施

粉尘防爆需要采取综合措施。积尘清扫是首要环节,地面、墙体、机器、防爆设备表面附着粉尘厚度不得超过3.7毫米。

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至关重要。企业应落实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定期开展自主式隐患自查自纠与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通风换气是控制粉尘浓度的关键技术手段。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良的有限空间,应采用机械通风,通风换气时间不少于10分钟。

有限空间的吸风口应设置在下部。当存在与空气密度相同或小于空气密度的污染物时,还应在顶部增设吸风口。严禁使用通氧气的方法解决缺氧问题。


04 监测与应急处置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进行严格的气体监测。作业前30分钟内,应对有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采样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有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30分钟监测一次。

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应连续监测。

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05 安全培训与监管趋势

当前,各级政府正在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与监管。2025年8月,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在全省开展专家指导服务**,通过政策法规宣贯、现场示范会诊等方式,推动工贸重点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

类似地,梅州市兴宁市应急管理局也组织了全市工贸行业粉尘涉爆和有限空间安全生产专项培训会,邀请省级安全生产专家授课。培训重点聚焦企业规范作业流程、强化风险管控以及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等关键环节。

监管中发现的多项突出问题包括: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安全警示标识、“关键少数”职责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安全培训和监管。


2025年8月,省应急管理厅的专家指导服务小组走进一家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发现粉尘防爆隐患后立即要求整改。  

企业随后投入86万元更新除尘系统,加装防爆设备,组织全员安全培训。  

一个月后复查,不仅安全隐患消除了,生产效率还提高了12%——安全投入换来了双重回报。

如今该企业已成为行业安全标杆,总经理在经验交流会上说:“那天专家们的严格检查,给我们上了改变命运的一课。

看似不起眼的粉尘,在有限空间内积累到一定浓度,遇到点火源就会瞬间爆燃——其威力和破坏程度超乎想象。  


安全标准不是束缚生产的枷锁,而是保障生产的基石。  

严格遵循有限空间粉尘浓度标准,加大安全投入和完善管理措施,才能真正实现生产与安全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空间粉尘浓度